線下成電商必爭之地 京東美團陸續在京開店
在推翻了傳統商超之后,電商卻一直企圖和它們做兄弟,2017年,在用O2O與線下零售合作遭受重重困阻之后,電商公司干脆做起了自營超市。
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一度成為新零售的代表,而該公司創始人侯毅的老東家京東,也不想錯失新式線下超市的時機。據聯商網報道,2017年初京東在生鮮事業部之外的“隱秘部隊”,正在開展線下生鮮店,而兩家分別坐落北京亦莊和清河地區,面積分別在4000、2000平米左右的門店行將開業。該超市將以售賣京東自營品類為主,一同,其還在新發地鄰近配置了生鮮加工中心。
此前,由于股權聯系,永輝超市旗下與盒馬鮮生相似的超級物種,通過“零售+餐飲”的新業態孵化了包含波龍工坊,和牛工坊,鮭魚工坊,麥子工坊等多個品牌,被以為是京東系的新零售測驗。京東也曾在永輝超市內開設“京東優選”售賣3C及京東國際產品。而此次開店,則將正式宣告京東布局線下超市業態。短網址成了各家必爭的香饃饃。
中信證券2017年度戰略會中的永輝超市交流紀要曾指出,將來永輝打算和京東在北京開兩家線上線下融合的點,其創新業態中特意指出了O2O門店。 至于這是不是等同于上文提到的兩家店,尚不明白。
作為O2O行業的代表,喜歡測驗新事務的美團也做了線下布局。據悉,美團旗下的“掌魚生鮮”店將在7月開張,方位在北京望京地區的北京博泰國際商業廣場(也是美團總部鄰近)。其APP現已上線,所售產品包含熟食、生果、乳品飲品、休閑零食、糧油副食五個品類;供應鏈方面,美團還收買了海鮮餐飲公司亞洲漁港,該公司還經營有食材B2B平臺亞食聯。
除了阿里、京東、美團等巨子外,我們發現越來越多大電商行業的公司開端進入超市、便利店范疇,比方本來日子、每天果園等。為何電商、O2O公司紛紛走向線下呢?
應該說,我國超市行業商場集中度仍然較低(前十大公司市占率35%)。以食物、日用等標品驅動的超市在2011年左右受電商的沖擊達到頂峰,開端下滑;隨后以生鮮等非標品為中心的超市(如永輝)開端開展,因為滿足了電商沒有觸及的品類需求。
從邊沿商場份額(公司當年增量GMV/當年社零總額增量)數值來看,阿里、京東分別在22%、7%左右,傳統超市則超不過1%。電商巨子仍在蠶食零售商場,但在線上流量紅利不見、品類滲透瓶頸觸目可及的背景下,電商挖掘新的流量凹地以及更適合線下的品類(如生鮮、餐飲)。若從實質上看,電商依然是零售,線上線下只是手法而已。
我以為,新零售的一大方向即是找到線下比線上功率更高的事。而目前各家都在測驗的“店倉一體化”,仍處在測驗階段。
盒馬、超級物種,實質是把生鮮超市供應鏈、餐飲、電商/上門O2O、自建物流、信息系統等既有的形式整合到一同,把倉庫和門店、線上和線下整合到一同,但集齊各種形式是不是能召喚神龍還是未知數。以店為倉統籌了倉儲,也能夠額定產生利潤,但反過來把它當成倉則地租太貴,當成店方位、流量又不夠好,很難盈利。
不過在著重功率的零售行業,改善總比改動更主要,電商席卷線下的探索,說不定將為“年輕人很少再去”的超市帶來一波新風潮。
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。
版權聲明:本文由短鏈接發布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virginiabusinesslawupdate.com/article_21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