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團隊,如何更高效地開會?
相信很多做技術的朋友都一樣,我們都是非常討厭開會的人。我們只希望能夠靜下心來,沉醉在自己的代碼世界中,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,而付出自己的青春,這才是我們程序員的夢想,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去做的事情。為何討厭的會議總是來糾纏我們?我們不想開會,我們只想靜靜。
其實我們都知道,會議是必不可少,尤其是需要當面溝通的會議??墒?,每當我們滿懷憧憬,奔向會議室的那一瞬間,其實我們已經開始踩坑了,一段痛苦的時刻即將到來。我們原本希望通過會議讓大家一起解決問題,并希望會議結論可以落地執行,但事實情況卻大相徑庭。
實際情況是面對無休止的討論,就是沒有結論,甚至引起爭論,事后帶來議論;原本計劃 30 分鐘的會議,竟然開了 2 個小時,不是肚子餓了,會議還真結束不了;很多參會者被莫名其妙地叫來,但似乎會議的主題卻與自己沒太大關系。當然,還有無數難忘的會議經歷,這些低效的會議讓我們再也不相信會議可以解決問題了。
經過多年折騰,我總結了一套輕松并高效開會方法,今天想借助此文,分享給至今還在痛苦的會議中摸爬滾打的朋友們。大家使用我介紹的這六招,一場高效的會議就能立竿見影,速見成效,大家身邊的同事們也會對你們刮目相看。
每個會議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,且目標最好只有一個,所有交流的內容都要圍繞這個目標,在固定的時間內鎖定目標而不偏離主題是會議組織者的挑戰。
其實這也是最容易踩的一個坑,我們總是希望一個會議能討論盡可能多的問題,最好每個問題都要有結論??墒聦嵡闆r證明,這只是無意義的貪求。與其讓精力分散,不如讓目標聚焦,我們既然付出了時間,就一定要有回報。
此外,在會議進行中我們一不小心就容易偏離主題,比如:本來是討論 A 主題,結果引發討論 B、C、D 主題,最后 A 問題沒有得到解決,B、C、D 也依然沒有結論?;蛟S大家都不情愿發生這樣的事情,但就是容易被其他人帶到溝里。所以,作為會議的組織者,我們要堅定“一個中心”的原則,所有涉及得內容都要圍繞它,時刻不能動搖。
會議流程需要結合會議目標來制定,流程一定要做到簡單明了,流程中每個環節都要設置合理的預估時間,流程執行能否順利執行是對會議組織者的艱巨考驗。
作為會議的組織者,如果不知道如何計劃會議流程,那么這個會議最好還是不要開了。大量事實證明,哪怕有一個簡單的會議流程,也比沒有要好太多。我的經驗是,會議流程最好不要冗長,一般不要超過 4 個環節,因為環節越多,時間越難把控,風險也就越大。會議其實和項目管理類似,事前同樣都是按照計劃來執行,事中學會靈活控制風險,事后需要有總結和成果。
此外,需要注意的是,作為會議組織者,我們應該在會議開場就介紹會議的目標與議程,以及會議的結束時間,并呼吁大家一起努力打造高效的會議效果,甚至還可以非常禮貌地要求大家在會議期間不要看手機,不要做與會議無關的事情,與大家達成一種會議原則,一起來遵守和監督。
會議時間要盡可能短,能 30 分鐘開完,絕不用 40 分鐘,但簡短并不意味壓縮時間而忽略重要信息,定義恰當的會議時間是會議組織者的基本功。
時間永遠是最寶貴的資源,作為會議的組織者,我們要用好這個資源。首先需要把控的是會議的整體時間,就像我們評估項目的開發工作量那樣,我們需要對會議流程進行分解,分別評估每個環節的時長,從而計算出整個會議的總時長。我的經驗是,會議絕不要超過 90 分鐘,過長時間的會議,只會讓大家感到更加疲憊和崩潰。
此外,在會議進行過程中,我們需要參考既定的會議流程,把控每個環節的時間點,需要做到的是靈活,而不是刻板,我們需要根據會議現場情況來決定是否提前或延長。時間把控一定要做到合理,確保變化在一定范圍內即可。
邀請的參會人員是否合適,將決定會議的重量與結果,選擇不合適的參會人員是對企業資源最大的浪費,人力成本是最貴的資源。
其實很好計算,請 8 個無關的同事開會 1 小時,相當于浪費公司 1 個人天的成本,也許 1 個人天對于企業不算太貴,但如果這樣的會議時常發生,確實會帶來一筆不小的開銷,這筆開銷拿來做團建多好。更嚴重的是,耽誤了那些對會議主題無關同事的時間,其實他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出更有價值的工作。
此外,其實參會人員太多往往不是什么好的事情,表面看來信息似乎可以更好進行同步,實際情況卻會讓會議變得更加難以控制,尤其是一旦引發一個有爭議的問題,就會引發一場混亂。當然還有另一種極端,所談論得話題與有些同事的相關性不太大,總是那么少數幾人在討論,其他人要么看電腦,要么玩手機,這些都是企業成本浪費。
活躍的氣氛是高效會議的潤滑劑,沒人愿意花時間去參加一次沉悶而無聊的會議,如何將會議變得生動有趣,讓大家愿意講出心中所想,考驗會議組織者的激情與技巧。
有些會議組織者一開場就把會議氣氛搞得十分緊張,尤其是一些團隊管理者。緊張的氣氛會抑制大家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,從而得不到預期的會議效果。更嚴重的是,死氣沉沉的會議將變成會議組織者的個人演講,然而這場演講還得不到任何的掌聲。反之,作為會議組織者,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活躍氣氛,調動參會人員的情緒,就像一場好的演講或培訓一樣,會議也需要有一個“破冰”的環節。
此外,我們雖然是會議組織者,但并非是獨角戲演員。我們要做的是組織大家來探討,并通過提問來引導大家去思考,最終為需要解決的問題達成結論。其實我們更像是一名編劇兼導演,其他參會者才是真正的演員。
會議中實際交流的內容一般比會前計劃更加豐富,會議組織者需要將會議所交流的內容清晰地表達出來(包括待辦任務),當然也可以在會議前邀請一位參會者負責記錄。
記錄會議紀要是有必要的,也是有技巧的。實際上我們可以在會議前就把會議紀要的模版準備好,可以寫在電子文檔中,也可以寫在紙上。不管哪種方式,都要參考會議流程來制作,甚至預先把問題找出來,會議上只需拋出這些問題,組織大家討論,最終記錄結論即可。由于是會議節奏較快,記錄時可以僅使用一些關鍵字,便于會后梳理和總結。
此外,所記錄的會議紀要一定要具備條理性,需要做到讓沒有參加會議的同事也能看得明白。在關鍵問題和結論上,可以用粗體或帶有醒目顏色的文字來裝飾,但記號一定不要太多或過分顯眼。對于會后需要落地執行的任務,應該指定相應的負責人和結束時間,便于跟進和追蹤。
下面是我們前段時間剛開過的一個月度會議,希望對大家有些參考意義。
本月工作總結與下月工作重點
技術一組(15 人)
大勇
小強
2017-07-31 10:30-12:00(90 分鐘)
1-C
10:30-11:15(45 分鐘):本月工作總結(每人 3 分鐘發言)
11:15-11:30(15 分鐘):個人 OKR 調整建議
11:30-11:55(25 分鐘):下月工作重點(會議主持人組織)
11:55-12:00(5 分鐘):會議總結(會議記錄人發言)
工作總結包括但不限于:
本月已完成的工作
本月尚未完成的工作
本月遇到的問題或挑戰
以上內容我們會統一通過郵件方式發給各位參會者,并抄送給需要知曉的相關同事。
關于怎么寫好一封郵件,其實也非常值得一聊,甚至很多人都說,在公司發郵件其實是一門學問,有機會我在與大家繼續分享吧。
開會是絕對是一種有技術含量的溝通的方式,我們都在不斷實踐和總結,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。由于筆者經驗有限,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。
書上說的總是理想狀態,然而跟實際相結合時,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。你所在的技術團隊里,開會都有些什么規矩,又有哪些天坑呢?不妨跟我們說(吐)說(槽),沒準問題明眼人就幫你解決了呢?
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。
版權聲明:本文由短鏈接發布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virginiabusinesslawupdate.com/article_4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