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T12短網址:如何假裝看起來很窮?
如果一個人能無所顧忌坦然說自己窮,那他不是太年輕,就是太幸福。
一般人到中年,無論如何都要想法證明自己,并沒有那么窮,因為窮人的自尊心啊,稍微碰一下滿地都是血。
前幾天我去吃親戚家喜酒,別人都珠光寶氣穿新衣服去,顯得光彩照人十分滋潤,但當天我心情不太好,穿了一身白衣黑褲,帶著一張黃兮兮的臉,灰撲撲去了。剛入坐吃到第五道菜,一個本家阿姨忽然問起我媽:xx還在家干活呢?我說啊,不如給她去環衛所或者環保局找份活吧,只要本地人,每天去掃一小時馬路,或者做兩小時綠化,可以拿基本工資,還繳五金一險呢。
親戚們立刻附議,這種工作真是再輕松沒有了。我放下手里的筷子,盤算了一下銀行卡余額,要不是還差那么百八十萬,真想出門馬上去刷一輛保時捷卡宴。
我們這種中年人,根本就沒有哭窮的實力,因為隨便說說,真的很多人會當真,會問你,為什么有手有腳,不去做環保工人?
如何假裝看起來很窮,這種問題,適合各類總是忍不住在朋友圈暴露真實生活一角的富裕人士,你會發現當你頻頻展示了自己買的包,吃的米其林,住的大酒店,頻率開始引起某一群人的瘋狂點贊時,朋友,要小心了。
再不裝窮,就晚了。
《中國在梁莊》是一本描寫農村生活的書,里面有一段故事是這么寫的,說一個叫光河的男人,晚年不幸,一次車禍兩個正當年的兒女慘被撞死,人沒了,最重要的是錢的問題。2005年的河南鄉下,經過和肇事方漫長的拉鋸戰,老頭獲賠15萬7千塊錢。雖然是拿兒女的命換來的,但錢還是錢,關鍵全村人都知道,你有這么一大筆錢。
“你不借,沒有理由?!?/span>
在書上看到這句話,我有點震驚,但仔細想想,農村社會本來就是族群生存制,村里哪個人不沾親帶故,就算跑到城市去,老鄉都是撇不開的干系,誰還沒有個借過錢的童年?
老頭為了防止別人借錢,把所有錢都拿去蓋了一幢房子,這就等于跟全村人結了怨,相當于全村人失去了一筆財富,你怎么能不顧人情,說花就花?
相比想裝有錢的人,那些甜蜜的抱怨來,裝窮最大的核心是,真實的痛苦。
你雖然有錢,但是你很痛苦。
這個叫光河的男人,悲慘的一點在于,他是真的痛苦,痛苦得根本不想跟任何人打交道。
而有錢人想要在各種窮親戚里從容轉身,靠的就是那時不時的痛苦。
朋友跟我說過另一個故事,她是紹興嵊州人,這地方的人擅長做一種生意,全國各地所有的杭州包子鋪,都是嵊州人開的。就是那種你在街頭看過,偶爾吃過,小小的肉饅頭,滋味說不上好壞,但生存能力跟沙縣小吃一樣頑強。十幾年前一個嵊州人在雙井開包子鋪,月入三萬,消息透出去后,借錢的老鄉紛至沓來,出門在外,誰還沒點難處?
不堪其擾的老板一咬牙,買了富力城的房子,之后,終于有了個不借錢的正當理由:要還月供。
我猜這老板當時一定沒少跟人暢談痛苦,北漂的艱辛,租房的不易,不然能買房嗎?
我另一個朋友,就沒那么聰明,一個三十來歲的單身女青年,為了顯示自己不結婚照樣過得很快活,頻繁在朋友圈曬了幾撥周游列國照片,還不是單純的游玩,而是跟梁朝偉學習,專門來一些,忽然想念巴黎的清晨,準備來這里過個假期。
真是氣死人了,普通人去趟歐洲恨不得提前一年定好打折機票,她居然富裕到能說飛就飛。
過了段時間,這朋友忽然在朋友圈發文,警告某夫婦趕緊還她錢,不然不管追債公司還是報警處理,她都不會客氣。
原來我這朋友琢磨著自己既然不結婚,那就買房吧,北京的買不起,她可以買曼谷或者日本的,幾十萬首付,壓力并不大。關鍵就是她買房的心思一點不迫切,總想著等年底有空再去實施,但是人人都知道,這姐們手上有著一筆閑錢。
不借,太可惜了。都是朋友,借錢的理由沒一個不是十萬火急,今天說急著要取貨,明天是信用卡要刷流水,五萬塊24小時后就還,過24小時編撰理由,家里貓生病了,小孩高燒了,奶奶生病了??傊?,沒空也沒心情還錢。
這下知道你媽為什么老催你結婚買房了嗎?
不結婚,全社會都覺得你賺的錢是閑錢,歐洲有啥好去的,你弟弟要買房你借他點吧,名牌有啥好買的,你堂哥老婆家要二十萬彩禮,趕緊支援三萬。衣服少買點吧,你姐兒子要上補習班,報名費三萬塊,你出一半行不行?
這下你是不是明白了為什么有錢人老是愁眉苦臉,為什么總喜歡在飯局上大談自己活得有多么不容易,生意多難做?
他就怕你不要臉,所以他先不要臉。
他的痛苦,跟他的財產一樣真實。
我有一個親戚是這么操作的,開著寶馬跑車來,別人問起多少錢,她說八十萬,不過月供快三萬,月薪五千的人聽得下巴都要掉下來,天,三萬塊,然后親戚笑笑說,不止呢,別墅也是貸款,貸了一千萬,隨后總結陳詞:我啊,每天早上起來,都欠銀行五千塊。
語氣必然是無奈,悲傷,夾雜著一絲無可奈何,要問起她老公的生意,絕對是負資產,每天還要問她要五百塊零花呢,慘得你都不想發財了,也就灰溜溜收回自己那一番買房想借十萬塊的努力。
還有一個親戚,生小孩時住的是國婦嬰七千塊一晚的私人病房,一住大半個月,我乍舌問:你是妊娠高血壓要住加護病房?她笑笑說,沒有,不過我就是不放心。我媽站在旁邊算了一會,差點被對方的財大氣粗嚇哭了。
沒多久,她媽媽鄭重跑來哭窮,說女婿多么不成器,現在只賺四千塊一個月,還老是動不動不想干了。上海灘三十歲以上男性拿四千塊工資,其實不如去做結扎手術,萬幸這句話我沒說出口,因為我媽偷偷跟我說,男方家里有錢的,就是不想給。
每次聽著這些家長里短,我都能感覺到一種用力過猛的戲劇色彩,這邊剛開始為自己驕傲,為努力的成果沾沾自喜,那邊兩秒內調整情緒,開始哭喪一樣哭窮,別看我買了豪車,可是月供不堪重負,別看我住千萬別墅,可是家里兩個小孩開銷嚇死人,別看我剛去了趟倫敦,回家還是吃十二塊一碗的腸旺面。
有錢人不怕你覺得他窮,就怕你覺得他不夠窮。
窮人喜窮大方,去名牌店逛一圈看標簽都要偷偷摸摸,生怕導購翻白眼。而等你稍稍富裕一點后,開始感到滿足,幸福的時刻,記住,演員的時刻到了。
裝窮,就是你此后人生的一種自我修養,窮得什么都在報價,眼角眉梢都是痛,大抵就能嚇退那一幫“你憑什么不借我”“你沒理由不借我”的遠近親朋。
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。
版權聲明:本文由短鏈接發布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virginiabusinesslawupdate.com/article_4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