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保房價到保人民幣匯率
從保房價到保人民幣匯率
原上草
三個月以前,草哥寫文章,建議大家改變以前的邏輯,看多人民幣?,F在回頭看,這個觀點不僅成立,而且在事實上得到了印證。
就在今天,人民幣中間價又大漲191點,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上漲后升破6.59元,盤中升破6.58元,創14個月新高。離岸人民幣這一次也連續11個交易日上漲,目前是創6個月新高。而且,今天人民幣上漲得有點奇怪,美元實際上是有所反彈的。
從5月末“逆周期調節因子”正式亮相,到現在已經3個月了,人民幣漲幅高達4%,今年以來則人民幣升值5%。美元走弱是主因之一,但新因子對預期管理和調節的作用也起到重要作用。
我為什么看好人民幣?以前我只是從邏輯推理和當局的貨幣政策來判斷,包括M2增速逐漸下滑,市場流動性越來越緊,資金價格越來越高,外匯管控趨緊,資本出海困難,大量資金被固定在房產和一些長期基建項目上,這些現象背后,其實已經暗示了政策的大變化。
這些變化,最終決定因素和力量,當然是決策者思路的轉變。前兩年,是以房地產去庫存為主,怎么去庫存?我們發揮了一把中國特色的經濟原理,叫“漲價去庫存”,在一二線熱點城市漲價的帶動下,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被拉動了一把,即使有些地方沒有動,在其他城市漲價示范下,也會無形中對需求產生刺激。
但是到現在,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去的差不多了。上海易居研究院的報告顯示,截止7月底,8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即庫存去化周期為10.5個月,這也意味著市場僅需10.5個月的時間就能消化完這些庫存。當前庫存規模相當于2013年9月的水平,即庫存規模跌回到了四年前的水平。
如果以12個月作為分界線,那么至少有30個三四線城市存銷比是低于或等于12個月的。對于房產來說,低于12個月的存銷比,這個庫存已經很正常了。
所以,以前的思路是去庫存,保房價,所以房價上漲。今年的決策思路,已經變成擠泡沫,保人民幣了。
為什么決策層會有這個思路轉變?因為2016年曾經有段時間,聽了一些經濟學家的鼓吹,為了保護外匯儲備,讓人民幣匯率放任下跌了一下,后來發現,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強,資本外流加劇,結果導致人民幣匯率下跌之后,外匯儲備也沒有保住。人民幣貶值、外儲減少和資本外流,形成了一個共振現象。
很快,有關當局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2017年年初,很快就醒悟過來,加入了逆周期因子調節,擊退人民幣空頭,穩住人民幣匯率,并配之以適當的資本管控。隨著人民幣匯率的穩定,甚至是升值,這其實是穩定了預期,不僅遏制住了資本外流,外匯儲備也逐漸回升。最近對一些企業海外并購的調查和整頓,對一些企業家的抓捕,其實也是保人民幣和保外匯儲備的應對之策。
當然,這個思路轉變,也不太可能在國內封閉的環境下進行,而是順應了一些國際環境。美國對人民幣低估的指控時有發生,美國縮表進程和加息進程都非常慢,中美貿易糾紛中,匯率問題成為關注重點。既然國際有這方面的需求,國內也有這個必要,那么允許人民幣順勢升值,并不是什么壞事。
但是,接下來,以房產為主的資產價格,就要發生一定調整,即使不會大跌,至少也是盤整,至多小幅上漲。
特別是進入2017年,各地紛紛出臺政策,支持租賃房進場,上海為了支持租賃房,土地拍賣直接到了6000-7000平米;廣州出臺了租售同權的政策;深圳則收購100萬套城中村房子作為租賃房,并允許商業房改為租賃房;北京鼓勵國有企業自己建設租賃房給員工;前幾天,住建部和國土部還發文件,支持集體用地建設租賃房……
這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,國家其實是想扭轉目前買房觀念和樓市價格上漲趨勢,通過發展租賃房市場來穩定房價和調整房產市場結構。接下來就是房產稅了。
這個趨勢大家一定要看到,這些才是真正的房產長效機制的建設,比各種調控政策來得實際。
所以總結下來,只要不發生大的危機,人民幣不會像2016年那樣大跌了,因為國家要保人民幣,但資產價格會有調整,如果央行收水過頭,配上各地大規模推出租賃房,很可能房價會大跌。當然,情況不會這么極端,對當局來說,是不希望房價大跌的,這里是財政收入和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。但房價跟GDP增速保持同步的增幅,概率比較大。
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。
版權聲明:本文由短鏈接發布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virginiabusinesslawupdate.com/article_450.html